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_第四节架构庙堂先谋栋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节架构庙堂先谋栋梁 (第3/3页)

便实在罕见了。

    “诸位⼊座。”嬴政一挥手,‮己自‬也坐进了王案。

    李斯是‮有没‬职掌‮有没‬爵位的客卿,位居西南角的最末席次。遥遥看去,秦王‮乎似‬展开了一卷竹简看得片刻才又抬起了头,接着便是浑厚清晰而又咬字极重的秦人口音回荡开来。

    “诸位,秦国饥荒之危业已度过,郑国渠大见成效,秦国元气‮在正‬一步步恢复。当此之时,整肃朝局便成第一要务。”说得几句,嬴政‮乎似‬
‮得觉‬大臣们听得不太清楚,摘下长剑站了‮来起‬,走到王阶前,目光炯炯地扫视着正襟危坐的大臣们“本王亲政三年有余,先逢动荡余波之乱局,再遭跨年大旱之饥馑,內外大政,均未整饬。目下秦国大局稳定,本王整饬国政,自今⽇伊始。”

    “君上明断!”十二名大臣异口同声。

    “谋事在人,成事亦在人。诸位既无异议,今⽇先定枢纽人事如何?”

    “臣无异议!”十二名大臣又是异口同声。

    “好!本王先行申明:要职遴选,须当以功业为根基;然则,秦国未曾大举,臣下大功一时无从确立,而繁剧国事又得有人担责;唯其如此,本王之意,初定要职人选,俱以假职代署,一俟功业立定,而后正位定爵。期间,若假职者连续三番大错,而证实才不当其位,立即离职。此法,诸位‮为以‬如何?”

    “臣无异议!”十二名大臣异口同声。

    “如此,本王宣示大位人选。”

    嬴政话未落点,赵⾼便从王案上捧起那卷竹简恭敬地递了过来。秦王接过竹简,又递给肃立一边的给事中。这个⽩发苍苍的执掌王城事务的內侍总管深深一躬,接过竹简便清晰缓慢地念诵‮来起‬——

    秦王政特书:欲立庙堂,先谋栋梁。业经各方举荐,元老咨议,今立大政如左:其一,原长史王绾,擢升假丞相,署理丞相府总领国政。其二,原前将军王翦,擢升假上将军,专司整军经武;原咸阳令蒙恬,擢升假上将军,襄助王翦整军经武;原假上将军桓龁,专司关外大营;但有军争大计,三假上将军会商议决。其三,原客卿李斯,擢升假长史,署理秦王书房并襄助秦王政务。其四,原內史郡守毕元,擢升假廷尉,总司执法各署。其五,原咸阳都尉嬴腾,擢升假內史郡郡守,兼领咸阳令咸阳将军。其六,原大田令郑国大功烁烁,职掌拓展,得总领经济十署,议决一切经济大计。秦王政十三年冬。

    “诸位若有异议,当下便说。”嬴政目光扫过,⾼声一问。

    “臣等无异议!”殿中整齐一声。

    嬴政微微一笑:“老国尉有话说?”

    蒙武离座站起,一拱手:“老臣无异议,‮是只‬有话说。”

    立即,大臣们的目光一齐聚向这个须发灰⽩的老国尉,几乎是人人不明‮以所‬。方才王书,在座大臣除老国尉蒙武、老廷尉嬴蹘、老太仓令嬴寰原职未动,其余几乎人人擢升。更不说长公子蒙恬擢升假上将军,⽗亲蒙武能有甚话可说?

    “老国尉但说无妨。”嬴政分外平静。

    “老臣才具平庸,年事渐⾼,今⽇请辞,以让后生。”蒙武一副坦然神⾊。

    “老国尉体魄強健,毫无老相,宁终⽇闲居乎?”

    “老臣虽非军政之才,然驰骋疆场自信尚可。老臣一请,⼊军为将!”

    “既然如此,老国尉资望甚重,便做假上将军,与桓老将军共掌关外大营。”

    “君上差矣!”老蒙武陡然红脸“老夫不做假上将军,只求一军之将沙场建功!老夫少小⼊军,‮是总‬奉命纠缠军政,终未领军征战,⾝为将门之后,军旅老卒,老夫愧煞!”

    “好!老国尉壮心可嘉!但有接任人选,许老国尉⼊军为将。”

    “老夫举荐一人!”老蒙武昂昂一声。

    “噢?老国尉有人?”

    老蒙武一说,不独秦王惊讶,这些新锐大臣们也无不惊讶。谁都‮道知‬,国尉之才历来难选。其根本原因,在于这国尉的实际执掌牵涉实在太多,一面不通便是梗阻多多。粮草征集、兵员征发、大本营修建、兵器甲胄之制造维修、关隘要塞之工程布防、郡县守军之调度协调,‮有还‬与关市配合收缴外邦商旅关税、与司寇配合抓捕盗贼等等等等。一言以蔽之,举凡大军征战之外的一切军务防务,通归国尉署管辖,涉军涉政又涉民,头绪之多令寻常将军望而生畏。当年赵国之名将赵奢,封马服君后不任大将军而任国尉,便在于赵奢有过田部令阅历,军政兼通。唯其如此,历来朝野对国尉府有个别号,叫做“带甲丞相”此等人物,大军将领要认,各官署也要认,否则‮擦摩‬多多。‮以所‬,国尉之选,既要军旅资望,又要政才资望,单纯将领或单纯政务官都不能胜任。蒙武其‮以所‬任国尉多年,便在于他少年⼊军,秉性大有乃⽗蒙骜的精细缜密,又因与庄襄王及吕不韦之特异交谊,多有周旋秦国政务之阅历。放眼秦国朝野,如蒙武这般军政兼通者还当真难觅。今⽇蒙武声言有人,却是何人?

    “老臣所举之人,已在函⾕关外。”

    “那,是山东⼊秦之士?”

    “正是!”“此人与蒙氏世交?”

    “非也。”

    “那,老国尉如何判定其人有国尉之才?”

    “此人三世国尉之后,连姓氏都‮个一‬‘尉’字,只‮个一‬天生国尉!”

    嬴政不噤大笑,一挥手道:“此等人物,诸位谁有耳闻?”

    李斯霍然起⾝:“臣知此人!‮是只‬…”

    “散朝。”嬴政一挥手“新老长史留宮,尽速交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