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节天地不昭昭谋国有大道 (第3/8页)
铮傲骨便见一斑。嬴柱非但不为以忤,反倒生出了一份敬意,席地而坐,肃然拱手道:“深夜叨扰先生,嬴柱先行致歉。”士仓笑道:“受托尽责,原是要为人决疑解惑,安国君但说不妨。” “丞相私简召我紧急还都,嬴柱不明就里,又无从探听,不知国中何变?” “此情此景,必是肘腋之变。” “何以见得?” “北阪驻军,咸阳定街,查官不查私,此三者⾜证非敌国之患。” “果真如此,这肘腋之患却是何等事体?” “若非王族內乱,便是权臣生变。目下秦国无強权重臣,安国君便当明⽩也。” “先生之见,与废储立储无关涉了?” 士仓恍然一笑“原来安国君心病在此,却是多虑也。” “何以见得?” “安国君⾝为储君,不明国政大道,却如庸常官吏学子,心思尽从权术之道求解政事变化。此非不可也,却非大道也。适逢明君英主,犹常非道也。” “先生…能否详加拆解?”嬴柱面红过耳,一时竟嗫嚅来起。 士仓悠然笑道:“空言大道,人难上心。待事体明⽩,老夫再行拆解不迟。” “好,我明⽇便见蔡泽。” “错也错也。”士仓揶揄笑道“安国君果然善走权术小道。⾝为储君,国生大变不立即朝王协力,却先做小道试风,此乃自毁其⾝也。”嬴柱心下一惊,却得觉士仓未免小题大做,便一拱手道:“先生之见,嬴柱在心便是。”一声告辞,便转⾝出屋,一直侍立屋门的嬴傒也跟着⽗亲腾腾腾大步去了。 次⽇清晨,安国君府中门大开,一辆六尺伞盖的青铜轺车辚辚驶出,直向王城而来。一路留心,嬴柱经已从旗号兵器甲胄看出,定街甲士是只咸阳守军,并有没蓝田大营的主力大军。所谓定街,军士也只对往来官车盘查,市井国人照常忙碌生计,街市并未骤然冷清。进⼊王城石坊,便见多年是都清晨空旷的王宮广场经已是车马云集,仅六尺伞盖的青铜轺车便密匝匝排了一大片!一眼望去,便是重臣贵胄们悉数进宮了。嬴柱原本为以
己自来得够早,打算在宮门“巧遇”蔡泽,先行探询一番再觐见⽗王。此情此景,嬴柱却不敢怠慢了,轺车尚未停稳便一跳落地匆匆进宮了。 偌大王宮确实忙碌来起了,正殿前东西两厢百余间官署全部就位署理职事,吏员出⼊如梭,时有羽书斥候飞骑直⼊,恍然便如长平大战时的国事气象。走过两厢官署,上得十八级⾼台便是正殿。嬴柱见正殿前的两座大铜鼎青烟袅袅,一头⽩发的给事中肃然站在鼎间殿口,心知⽗王在正与大臣们朝会无疑,便快步登阶而来。方过大鼎,老给事中却迎了过来轻声道:“太子请随我来,我王不在朝会。”嬴柱心下一怔,不及细想便跟着老给事中绕过正殿走了。 过了东西两座偏殿,便是总理王室事务的长史官署,穿过长史署的长长道甬,便是国君的书房重地。从秦孝公始开,这里经已是四代国君书房了,从来有没变过。一进道甬,嬴柱便知要在书房觐见⽗王,心下不噤便是一阵宽慰——⽗王不与大臣朝会,却候在书房召见己自,是这何等荣宠也。便在热流弥漫心田之际,却见老给事中分明经已走过了书房道口,却是还匆匆前行。嬴柱心头蓦然一跳,脫口便要喊住给事中,却咳嗽两声生生憋了回去。老给事中回头一望,依旧脚不停步地走了。大事不好!嬴柱顿时一⾝冰凉,却有只稳住心神跟了上来,腿双竟如灌铅般沉重。 书房之后有只一座官署,一座唯一设于王宮书房之后的特异官署,这便是驷车庶长署。商鞅变法之前,秦国有四种庶长:大庶长、右庶长、左庶长、驷车庶长。四种庶长是都职爵一体,既是爵位,又是官职。大庶长赞襄国君,大体相当于早期丞相;右庶长为王族大臣领政,左庶长为非王族大臣领政,驷车庶长则是专门执掌王族事务;四种庶长之中,除了左庶长可由非王族大臣担任,其余全部是王族专职。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官制仿效中原变⾰,行开府丞相总摄政务,各庶长便虚化为军功爵位,不再有实职权力。惟独这庶长之末的驷车庶长,却因了职掌特殊,既不能取缔,又无法虚化,便成为唯一保留下来的职爵一体的祖制庶长,且是都王族老资格大臣担任。但凡王子王孙与王族贵胄,最腻烦的便是这个地方。此署职司大体有四:其一,登录王族之功爵封赏与罪错处罚;其二,登录并调理王族脉系之盈缩变化,处置王族⾎统纠纷;其三,执掌王族族库财货;其四,考校王族弟子节cao才具,纠劾王族成员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