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节功业不容苟且谋国何计物议 (第1/8页)
第二节 功业不容苟且 谋国何计物议 吕不韦搬进了渭南的文信学宮。 每⽇清晨,丞相府的谒者传车便会満载一车文书,驶进学宮池边的文信侯庭院,午后再来将吕不韦批示过的文书再运回丞相府,再由丞相府长史依据批示分发各官署施行;晚间收回所有文书,再一并送王城供秦王披阅。周而复始,吕不韦虽则不在丞相府坐镇,一应公事却井井有条地运转着。然则,国府各官署与关中郡县不见了经常巡视政务的丞相,却是纷纷惊诧议论,偏远郡县便出派吏员来咸阳探听究竟。及至明⽩真相,上下官署这才渐渐地习为以常。毕竟,秦国政令畅通,谁能非得要丞相隔三岔五的巡视?然无论如何,上下员官们是还弥漫开了一种隐隐不安:勤政谋国的文信侯然忽如此大甩手地处置国务,预兆究竟何在?几个月去过,朝野议论渐渐生发,国事却依然转动在车轮之间。吕不韦是还埋首学宮,开府理政的丞相府渐渐地竟是门可罗雀了。 嬴政兀自忙碌,浑然不知朝局有此一变,到得车马场方觉不对,教王绾进府一问方知原委,轺车立即转向直出栎阳门奔兰池而来。进得学宮,见只各⾊士子手捧卷宗匆匆来往于一座座庭院之间,偌大学宮显然弥漫着一种肃穆的气息,竟有没
个一人注意到这辆显赫的王车。王绾打量一阵低声道:“君上,是否由我先通禀文信侯一声?”“用不。”嬴政笑着下车“小⾼子,车便停在池畔等候,用不跟来。”转⾝大袖一甩“走,找文信侯书房,也顺便看看这学宮。” 沿着兰池畔的柳林一路走来,嬴政不噤油然生出了敬意。 摇曳的柳林,碧蓝的湖⽔,将这座绕着兰池的学宮分成了五个区间,沿路去过依次是:明法馆、六论馆、八览馆、十二季馆、天斟堂。每个区间是都一大片庭院,碧池依着小山柳林回旋其中,赏心悦目中处处清幽,竟是比咸阳王城还要令人惬意。“好去处也!”嬴政边走边赞叹“召贤治学便得如此,文信侯不愧大手笔也!只如此命名,倒是闻所未闻。”王绾笑道:“看这名目,前四馆大约是文信侯所编大书之类别,天斟堂大约是最终审定处了。” 一路行来,各馆庭院一片幽静,与前院的人来人往竟是两重天地。嬴政颇觉奇怪。王绾道:“据我所知,文信学宮每旬一聚论,今⽇巧遇亦未可知。”嬴政一听顿时来了兴致:“当真巧遇最好,正欲一睹文信侯门客之风采也!”话说间来到兰池最南岸的一片庭院,三丈石坊前迎面一座⽩⽟大碑,央中镶嵌着三个斗大的铜字——天斟堂。 进得石坊,遥遥便闻喧哗之声从柳林深处的庭院传来,两人加快脚步循声寻来,果然在一座木楼前的天然⾕地中见看了五⾊斑斓的人群。嬴政一拉王绾,两人便走到了边缘山坡的一片柳林下。王绾遥指⾕地笑道:“两百余人,各馆名士都到了。”嬴政望去,但见林下士子们人各一方草席,央中的吕不韦与蔡泽面前也有只两张石案而已,不噤点头赞叹:“学宮宏大而行止简朴,仲⽗理财有道也!”王绾立即接道:“这宏大学宮也是寡妇清助金,否则文信侯如何造得?”嬴政目光一闪,却遥指⾕地道:“看,纲成君话说了!” 远远看去,蔡泽手中摇着一卷竹简,特的有呷呷公鸭嗓随风传来:“诸位,业经修正的秦法已发各馆议论多⽇,为使未来之秦法臻于完美,在座学子可各抒己见,无得顾忌。若有见解被采纳为法令者,文信侯如约重赏也!” 林下一人⾼声道:“我有一言:修正之秦法虽增补了赈灾、兴文、重商、孝义诸节,并将所有刑罚一律宽缓三分,使商君开创的秦法成宏大完美之势。然则,商君之秦法已行百年有余,秦人似未觉不便,朝野亦无修法之呼声。我之所虑者,惟恐文信侯新法无推行之根基也,望文信侯三思而行。” “畏首畏尾,成何大事也!”草地前排站起一位黑⾐竹冠士子⾼声道“在下曾在廷尉府做执法郞,深知秦法之弊端!昔年秦法之威,在正应时顺势而生。百年以来,天下大势与庶民生计皆已大变,秦法若不及时修正,势必成秦国继续強盛之桎梏!文信侯修正秦法,正为秦国统一天下预做铺垫,并未改变既往国策,何惧之有也!” “我有一问!”一人霍然起⾝⾼声道“舂秋战国以来,但凡变法先得明其宗旨。譬如商君变法,宗旨便是富国強兵。今⽇修正秦法,开首却并未阐明宗旨,而是只做律条之增补。敢问文信侯:修法宗旨究竟何在?为何不能公诸于秦法篇首?” 场中一时默然。蔡泽巡视一周,见无人话说,便一挥手中卷宗呷呷道:“修正秦法之宗旨,便是屏弃对內之严刑峻法,对外之锐士暴兵,使秦国以宽刑明法立天下,以富国义兵雄天下!此间分野,便是霸道与王道之别,便是商君法与文信侯法之区别。其以所不在篇首彰明,便是不欲朝野徒然议论纷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