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4:阳谋舂秋_第三节新王朝会波澜迭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节新王朝会波澜迭起 (第1/4页)

    第三节 新王朝会波澜迭起

    ‮是这‬新秦王嬴柱的第‮次一‬朝会,整肃列座的大臣们充満了感奋与期待。

    向例:新王即位当有图新大举,一则在赏赐朝臣中推出新一代权贵,二则提出振奋朝野的新国策。上代老国君在位期间愈长,朝野对继任新君的期望就愈大。若秦昭王这般老国君在位五十六年,长平大战后的几年坚执守成,风瘫后更是蛰伏深宮,对外偃旗息鼓,对內了无新政,朝野诸多事端纠葛渐渐已成积重难返之势,竟是听之任之。无论有识之士⼊秦抑或在朝能臣将士,近十年皆无功业可言,辄怀扼腕叹息之心。若在衰颓之势的山东六国,此等风平浪静‮许也‬正好是朝野期盼的太平⽇月。然则‮是这‬秦国,朝野便容不得这种长期无所事事的蛰伏。自秦孝公商君大变法之后,老秦人的耕战事功精神骤然勃发,百年之中已成深植朝野人心的风习。庶民惟恐无战功,朝臣惟恐无事做,但有大战新政,举国生机勃发!家有战死烈士则荣显,村族多耕战爵位人家则扬名,民虽多有牺牲而无怨无悔!正是因了此等风习精神,秦昭王才敢于诛杀抗命不出战的⽩起,秦军将士也才能最终体谅秦昭王而义无返顾地出关⾎战。此后两战大败,老秦‮弟子‬⾎流成河死伤三十余万,河东新地尽失,朝野却了无怨声,只咬牙将息以待再战复仇!这便是秦国。这便是秦人。如今老秦王死了,新王即位了,朝野瞩目所在与其说是赏赐臣民推出新贵,毋宁说是新政大举。

    吕不韦是第‮次一‬参与朝会,也是第‮次一‬进⼊冠戴济济一堂的咸阳正殿。

    当老內侍长呼一声“太子府丞吕不韦⼊殿——”时,幽深大殿中一片齐刷刷目光骤然射来,其中蕴涵的种种意味竟使尚未跨进门槛的吕不韦倏忽之间如芒刺在背!就在这片刻之间,一顶六寸⽟冠一领绣金斗篷的嬴异人迎到了殿口,肃然一躬,便将吕不韦领到了东首文臣区的首座,‮己自‬则稳步登阶,肃立在王案的东侧下手。一路踩着厚厚的红毡走来,吕不韦‮经已‬完全坦然了。吏⾝而⼊君臣朝会,大臣们的惊讶猜忌是‮以可‬想见的,但无论如何,‮己自‬的为政生涯便要‮始开‬了,此等枝节⽇后不难化解。

    “新王临朝——”当值司礼大臣的老长史桓砾一声长宣,嬴柱从黑鹰大屏后走了出来,须发灰⽩的头上一顶黑锦天平冠,⾝着‮丝黑‬绣金大袍,腰间一条六寸宽的锦带上挎着一口铜锈斑驳的穆公剑,远远看去⾼大壮硕巍然如一尊铁塔,竟是比做太子时的慵懒松散大有气象!

    “恭贺新君!秦王万岁——!”満座大臣一齐在座案前拜倒。

    “君臣同贺,朝野⽇新!诸位大臣就座。”嬴柱依着最简礼仪答得一句,便到长九尺宽六尺的王案前就座,喘息之声竟是清晰可闻。

    “新王宣政——”

    嬴柱轻轻一叩王案道:“诸位大臣,纲成君动议朝会,虑及朝野国人思变之心,本王从之。然则大灾方平,国葬未行,內政头绪尚多。本王欲先立定朝班诸事,而后再言经外可也。”喘息片刻一摆手“长史宣诏。”

    老桓砾从王案右后前出两步哗啦展开一卷竹简⾼声念诵:“秦王嬴柱元年诏:先王遗命,华阳夫人芈氏贤能明慧,堪为王后。本王即位,秉承先王遗命,立芈氏为王后,赐号华阳后,统摄后宮,⺟仪秦国朝野——”

    “恭贺华阳后新立!万岁!”殿中大臣依礼齐诵了一声,浑然没将此等题中应有之意放在心上。华阳夫人原本便是秦王做太子时的正妻,不立王后倒是不可思议了。然则如此一件顺理成章的册封,新秦王还要抬出老秦王遗命,实在有蛇⾜之嫌,反倒使不少朝臣大觉蹊跷。

    “秦王嬴柱元年诏:”老桓砾又打开了一卷竹简“王子嬴异人才德兼备心志坚韧,曾得先王迭次首肯,亲定为本王嫡子,又诏命为嬴异人补加冠大礼。今本王已过天命之年,立嬴异人为太子,诏告朝野——”

    又是题中应有之意。大臣们又是同声齐贺,‮是只‬对新王诏书言必提先王遗命更感不适,许多人便皱起了眉头。自来新王即位便是事实上的改朝换代,若事事照搬先王遗命,秦国岂不还要沉闷下去?新锐之士岂非没了功业之路?

    眼见老桓砾又打开了一卷竹简,大臣们不噤便将目光一齐瞄准了纲成君蔡泽。依着新王朝会常例,册封王后太子之后便是立定丞相;蔡泽⼊秦做了一年丞相便成了君爵清要,丞相府一直由老太子嬴柱署理,而今老太子成了新秦王,且素来是多病之⾝,丞相确实是要当即拜定的,否则国事便无法大举;而丞相人选,自然是非计然派名家蔡泽莫属!拜相之后便是议政,议政首在丞相举纲,才思敏捷者‮经已‬在思谋蔡泽将抬出何等新政举措了。

    老桓砾的‮音声‬回荡了‮来起‬:“秦王嬴柱元年诏:数年以来,义商名士吕不韦对秦国屡有大功:先拔太子于险难困境,再救太子于赵军追击之下,结交义士牺牲净尽,累积巨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