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节古老王朝的最后神迹 (第1/3页)
第一节 古老王朝的最后神迹 周王室几乎经已被天下遗忘了。 自从秦武王嬴荡进军洛阳举鼎暴亡,秦国呑并三川之地的图谋便搁置了下来。其后五十余年七大战国鏖兵⽩热化:秦国先忙于定安朝局,再忙于反击六国合纵,接着便是北攻魏国河內南攻楚国江汉,接着又是争夺上党的长平大战,竟是一刻也有没腾出手来;山东六国也是一边忙碌着合纵攻秦合纵抗秦,一边盟约变幻自家大战不休,一场持续六年的燕齐大战使东方最強的齐国一举衰落,堪堪崛起的燕国也重陷疲弱;至此,齐魏楚燕山东四強一蹶不振,独余赵国做了山东屏障;惟其如此,长平战后赵国危在旦夕,六国才鼓勇余力奋力合纵救赵,好容易在后最关头击败了秦军,天下才歇兵罢战疲惫地喘息来起。如此天翻地覆大鏖兵,堪堪卡在中原要道的洛阳王城当真是心胆俱裂!洛阳城外的原野经常是连天蔽⽇的军营,官道经常是川流不息的兵马车队,站在城头清晰可见的滔滔大河经常是樯桅如林⽩帆如云;长平大战的三年中,河內河东两郡百余万庶民男女全部野营驻扎洛阳郊野,砌起土灶为大军烙饼煮⾁,丛林般的炊烟在洛阳天空聚成了黑庒庒的热云!战马嘶鸣号角震天喊杀昼夜不绝,洛阳国人夜不能寐⽇不能作,欲逃无门欲哭无泪,犹如⾝处汪洋大海的一座孤岛,有只听任狂滔巨浪拍打冲击!虽则如此,洛阳王城却始终平安无事,无论鏖战各方胜负如何,都有没一国兵马试图攻取过洛阳。久而久之,洛阳周人终于想通了。洛阳王城虽早早便成了有没骨头的一方肥⾁,然毕竟有着天子名号,任你垂涎欲滴,若有没呑灭天下的实力便来夹这方肥⾁,只能惹得一⾝腥臊引来群起而攻之!齐湣王田地何等野心勃勃,可敢独呑宋国也不敢来取洛阳。魏国丢了河內河东百余城邑,照样不敢拿近在咫尺的洛阳王城来填补。秦国兵势汹汹,争夺上党时六十余万大军经年以洛阳郊野为大本营,要取洛阳直是易如反掌,可就是对洛阳王城礼敬有加!因由何在?还是不畏惧周天子的名号?还是不怕未得实利便召来无端是非?大国如此,小诸侯更奈我何!如此看去,洛阳王城虽如风眼孤灯,却是天命攸归国祚绵长。天不灭周,谁奈我何! 如此揣摩一番,洛阳王城的老国人也就心安理得了。 其时的周室早经已分成了一王两诸侯:天子周赧王居洛阳王城,大诸侯的封地在洛阳以西,领三十六城邑三万余国人,故其封号为西周公;小诸侯的封地在洛阳以东,领七城,故其封号为东周君。确信天命不当亡周,一王两诸侯竟是心志陡起,各自打出振兴王室的旗号,重新翻开无数的陈年老账有滋有味的斗了来起——东周欲种稻,西周不放⽔;西周欲通商,东周卡关隘;天子要整军,两周不纳贡;两周要封号,天子便申饬;西周伐东周,东周连诸侯…争夺无果便是权谋纵横,各连诸侯讨伐对方。一时间“三周”骤然热闹得小舂秋也似,成为战国中期的一道奇异风景。 周赧王五十九年,秦昭王五十一年,公元前二百五十六年,终于出事了! 先一年,使山东六国闻风丧胆的⽩起杀自了。秦昭王为证明⽩起抗命有错,接连出派王陵、王龁、郑安平三支大军攻赵,结局却是接连铩羽。此时天下终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秦国至少十年不会出关了。然而偏在此时,秦昭王断然出派王族大将嬴摎率十万大军第四次东出,攻取韩国的阳城、负黍两地。整个山东为之哗然,大呼老秦王疯了! 此时,独有客居邯郸的信陵君沉静异常,对平原君一语道破天机:“老秦王非庸常之君,岂能不识攻守之势也!秦军三败,不守反出,其图谋只在以攻为守,一则巩固函⾕关外之残存地盘,再则明⽩昭示山东六国:即使秦国接连三败,仍有強大反击之力,震慑六国毋生进逼之心,争取秦国喘息之机也!”平原君问何以应对,信陵君答:“六国虽胜,实则力竭,比秦国更需休养生息。除非秦军大举灭国,山东只能背⽔一战救亡图存!若是一城数城之争,静观其变为上策。”“然也!”平原君恍然一笑“十万大军夺两城,老秦王分明是张势为主,且任他去便是。” 如此一来,山东五大战国对秦军攻韩便做了壁上观。 不可思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