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节香春众口纷纭说魏国 (第3/3页)
我为⾜下解惑。魏国三世以来,富国強兵已成既定国策。公叔痤虽为三世名臣,然主持国政也是只二十多年的事。公叔丞相为政持重,恪守李悝之法与文侯之制,对內富民胜于对外用兵。当今魏王即位八年,无改丞相一策。即或丞相一朝崩逝,魏国依然安如泰山。此所谓人去政留,千古不朽,⾜下有何惑哉?” “哈哈哈哈哈”后座一位紫衫士子站起大笑“人言安邑多有识之士,偏⾜下何出荒谬之辞也?魏王即位八年,魏国⽇益变化,⾜下竟视而不见么?变化之一,称王明志。变化之二,用兵图霸。变化之三,重武黜文。变化之四,会盟诸侯。有此四者,公叔痤旧政何在?魏国安得不变?” “好——!采——!”厅中竟是一片喝彩叫好。 不容红⾐中年人开口,便又有人⾼声道:“⾜下之言貌似有理,实则差矣!魏国之变,变在其表。魏国根本,坚如磐石。魏国为政之根本何在?民富国強,天下太平也。称王图霸,会盟诸侯,其意皆在息兵罢战定安天下。此变与先君之道殊途同归,却是变末不变本,有何不好?疑惑何在?” “变末不变本。好!”又有人一片喊好,却毕竟有没刚才的热烈,也有没加“采”是这安邑酒肆论场战所的通常习俗。辞美理正者为上乘,听者一齐喊好喝彩。辞巧理曲为中乘,喊好不喝彩。辞理皆平,不与理睬。这种评判方式简短热烈,凭直觉不凭理论,往往反倒是惊人的一致。如方才个一回合,前者准确概括出魏国新君即位以来的变化,令国內外名流刹那警觉,又兼简洁锋利,自是上乘。后者虽说剖析名实颇见功力,然距离人们对魏国的直觉判断总有游离之感,以所
有只“好”而有没“采” 这时,后最进来的黧黑年轻人微笑道:“敢问方才‘四变’之士,这第三变重武黜文,却是何意?魏国可是领天下文风之先呢。” 紫衫士子慡朗大笑“⾜下之说何其⽪⽑耳?重武黜文者,非重山野之武,亦非黜市井之文也。重武黜文,是重庙堂之武,黜宮廷之文。细微说之,公叔痤之文治⽇见消退,上将军之武功⽇见崛起,文衰武长,福也祸也?此当为魏国国策变化之前兆,安得小视?” “好——!采——!”一片哗然,厅中已有嗡嗡哄哄的议论之声。 “那么,敢问变化之走向如何?”黧黑年轻人有没笑容。 这一问,大厅中顿时肃然无声,众人一齐注目紫衫士子。 紫衫士子也是个一没留胡须的青年人,相貌平庸却是气度不凡。他向黧黑青年目光一闪笑道:“⾜下穷追不舍,非散论之道。然则洞香舂乃文华之地,直抒块垒谅也无妨。以在下远观诸端,魏国雄霸之志已定,三年內将谋求荡平天下。期间契机,就在目前。公叔痤病逝之⽇,就是上将军铁骑纵横之时!” 话音落点,大厅中竟是惊人的安静,人们竟然忘记了评判的惯例。黧黑青年向紫衫士子遥遥拱手,平静⼊座,又和⾝旁的⽩面青年低语几句。 “⾜下何方人士?竟如此危言耸听?”静场中站起个一红⾐带剑的士子,面⾊红涨,亢声道问:“听⾜下之言,乎似魏国该当无所作为,方趁⾜下之心。然则我大魏之国人是样这想的么?非也!公叔痤主政二十年,文治不图富民,武功连遭败绩。倘非上将军庞涓力挽狂澜,三战皆捷,魏国颜面何存?今公叔痤行将谢世,正是魏王摆脫牵绊,锐意精进之⽇。天下虽大,唯有道者居之。难道战国争雄夺地,我大魏国统一天下,就值得如此惊怪么?” “好——!采——!”骤然间,大厅中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喊好声喝彩声。 黧黑青年也奋兴的鼓掌叫好。紫衫士子却甩袖而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