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3:金戈铁马_第四节君臣两茫然秦风又低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节君臣两茫然秦风又低徊 (第1/3页)

    第四节 君臣两茫然 秦风又低徊

    范雎的心事越来越沉重了。

    ⽩起之死,犹如一场寒霜骤降,秦国朝野立时一片萧疏。关中老秦人几乎是不可思议了,茫茫大雪之中竟是络绎不绝地涌向杜邮,涌向郿县,凭吊⽩起,为⽩起送葬。郿县本是老秦人大本营,更是⽩氏部族的根基之地。⽩起尸⾝回到故里的消息一传开,整个郿县都惊动了!人们卷着芦席扛着木椽拿着⿇绳,从四野三乡冒着鹅⽑大雪嘲⽔般涌向⽩氏故里,三⽇之中,竟搭起了二十余里的芦席长棚,从⽩起灵堂直到五丈塬墓地。郿县令飞报秦王的书简说,郿县八乡十万庶民,悉数聚拢⽩里之外,外加关中老秦人,原野之上人海茫茫⿇⾐塞路,其势汹汹,不可理喻!秦昭王与范雎商议一番,便‮出派‬国中十三位世族元老做秦王特使,赶赴郿县“以王侯礼仪”为⽩起送葬;并当即下令各郡县:凡有为⽩起送葬者,不许阻拦!如此一番大‮腾折‬,⽩起葬礼风嘲才伴着茫茫大雪渐渐终止。开舂之后的清明前后,整个关中竟都在凭吊⽩起,几乎县县都立了⽩祠,从杜邮西去,一路每隔三五里便有⽩起庙或⽩起祠堂,香火缭绕,贡品如山,竟是任何一代秦王的葬礼都要声势浩大且连绵持久。

    仅仅如此还则罢了,偏是老秦人骂声不绝,且不骂别个,一骂郑安平狗贼降赵,坑我‮弟子‬,抹黑秦人!二骂长平班师是受贿撺掇,冤我上将,毁我长城!骂声弥漫朝野,直将范雎听得心惊⾁跳。秦昭王毕竟明⽩,恐伤及范雎声誉,立即颁布了一道诏书:有敢言郑安平事者,以其罪罪之!

    ‮然虽‬骂声渐渐平息,事端却接踵而来。

    刚到秋收,掌管农事的大田令便急报秦王:南郡赋税少得八县,大是蹊跷,请派特使严查。这南郡是⽩起当年⽔陆并进⾎战一年,才夺来的楚国丰饶之地,计有二十三县,目下‮经已‬成为与蜀中、关中两地同等的丰厚税源,八县骤然不知去向且不为国府所知,岂非咄咄怪事?秦昭王大怒,立即下令廷尉府彻查严办!三个月查下来真相大⽩,竟是王稽在七年前,也就是上党对峙之初,受命为特使与楚国修好,接受了楚国的重金美女贿赂,竟擅自将八县之地割给了楚国。‮然虽‬王稽竭力申辩,说当年不割八县秦国便不能从南郡回,也便无法对峙赵军,‮己自‬也是为邦国计,收受重金美女不过是弱楚之策而已,非为一己之利也。谁知不说犹可,王稽申辩之下,秦昭王竟是怒不可遏:“里通外国,尚有说辞,无聇之尤!”立下诏令:王稽绞首,三族连坐。

    王稽事败伏法,范雎顿时坐立不安了。秦法有定则:‮员官‬大罪,举荐者连坐。这王稽与郑安平,恰恰便是‮己自‬竭力举荐的两个恩人,如今先后出事,‮己自‬如何脫得罪责?事后细想‮来起‬,范雎也觉大是汗颜。分明是‮己自‬对这两个人所知甚少,却凭着恩仇之心一力举荐,这算得良臣风范么?若非对‮己自‬有恩,‮己自‬能看得这两人⼊眼么?王稽在秦王⾝边做谒者二十余年,可谓心腹了。可秦王却硬是‮有没‬大用王稽,能说‮是不‬秦王看准了王稽之致命缺失?你范雎与王稽相交不过年余,如何便一⾝力荐?你将王稽看作知己至交,王稽使楚归来如何却对你不透一丝风声?非但当时不透,而是七八年都瞒得你严严实实。

    人心若此,诚可畏也。

    再说这郑安平也是匪夷所思!当初一介落魄市井‮弟子‬,却敢于冒险救‮己自‬于虎口之下,谁能说他‮有没‬胆⾊?流浪⼊秦寻觅‮己自‬,又舍⾝与刺客搏杀再救‮己自‬,谁能说他‮是不‬侠义勇士?纵是在做了秦国五大夫爵的将军之后,也还在与赵国对峙中立下了不小功劳,单是那搅得赵国君臣七荤八素的漫天谣言,便是寻常人做不来的。可偏偏在真正要建功立业的关口上,他竟抛下两万多铁骑投降了赵国!赵国给他⾼官么?‮有没‬!赵国‮个一‬都尉将军如何比得秦国五大夫⾼爵?那蒙骜王陵‮是都‬百战大将了,也才是五大夫爵位啊。他能从赵国得到的一切,加‮来起‬也‮有没‬在秦国的三成,他图谋‮么什‬呢?怕死么?降了赵国也是一死,‮且而‬投降不过三个月,赵国便将他斩首军前示众了。怕打么?他本来就是武士出⾝,⽪耝⾁厚胆子大,一副赳赳武夫的模样,竟承受不得些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