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楔子 (第2/3页)
板墙上悬挂着一幅幅⽩布,从两丈多⾼的大板端顶直至离地三尺处,匹练垂空,壮观之至。最东边第一幅⽩布上,钉着四个斗大的铜字——吕氏舂秋。铜字下立着一方本⾊大木板,板上红字大书:吕氏舂秋求天下斧正,改一字者赏千金!一幅幅大⽩布向西顺次排开,上面写満了工整清晰的拳头大字。茫茫⽩墙下,每隔三丈余摆有一张特大书案,案上整齐排列着大砚、大笔、大羊⽪纸。每张大案前站定两名⾐饰华贵的士子,不断⾼声地宣示着:“我等乃文信侯门客,专一督察正误之功!大著求错,如商君徙木立信。无论何人,但能改得一字,立赏千金!” 如此旷世奇观,嘲⽔般聚拢的人群亢奋了。 不消半个时辰,南门东城墙下人如山海。护城河两岸的大树上,挂満了顽⽪的少年。车马场停留的车马,被纷纭人众全部挤了出去。识字的士子们纷纷站上了石礅,站上了土丘,⾼声念诵着⽩布墙上的文章。人群中时不时一片哄然惊叹,一片哗然议论,直比秦国当年的露天大市还热闹了许多。大字不识个一的农夫工匠,此时则分外地轻松舒畅,遇见寻常难谋一面的老熟人,便哈哈大笑着一嗓子撂去过:“老哥哥能事!快去改,个一字够你走遍天下!”对面老熟人也笑呵呵一句撂过来:“该你老兄弟改!个一字,够你老鳏夫娶一百个老妻!”呼喝连连,阵阵哄然大笑不断隆隆荡开在漫无边际的人海。些那读过书识得字者,则无论学问⾼低根基深浅,都被邻里熟人撺掇得心下忐忑,各个红着脸盯着⽩布黑字的大墙,费力地端详着揣摩着,希图弄出个一两个自家解得清楚的字,好来几句说头。老秦人事功,你做甚得像甚,平⽇读书被人敬作士子,交关处却给不上劲,就像整⽇练武却从不打仗一样会被人看扁看矮的;改得改不得,不必当真,但有个说头,至少在人前不枉了布⾐士子的名头。 突然,个一布⾐整洁的识字者跳上了个一石礅,人海顿时肃静了。 “诸位,在下念它几篇,改它一字,平分赏金如何?” “彩——!”人群哄然喝了一声。 布⾐士子一回⾝,指点着⽩墙大布锐声念了来起:“是这《贵公篇》,云: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论!好!”人群中一片掌声喊声。 “改得改不得?” “改不得——!”万众一吼,震天动地。 布⾐士子无可奈何地做个一鬼脸,又指点着大墙:“再听!是这《顺民篇》,云:先王先顺民心,故功名成。夫以德得民心,以立大功名者,上世多有之矣!失民心而立功名者,未曾有之也。得民心,必有道。万乘之国,百户之邑,民无有不悦。取民之所悦,而民取矣!民之所悦,岂非终哉!此取民之要也。” “万岁!” “改得改不得?” “一字不改——!”万众吼声热辣辣再度爆发。 布⾐士子摇头摇,又回⾝指点:“再听,是这《荡兵篇》,云:古圣王有义兵,而无有偃兵。兵之所自来者久矣,与始有民俱。凡兵也者,威也。威也者,力也。民之有威力,性也。性者所受于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武者不能⾰,工者不能移。…天下争斗,自来者久矣!不可噤,不可止,故圣王有义兵,而无有偃兵矣!…义兵之为天下良药也,亦大矣!兵诚义,以诛暴君而振苦民,民悦之也。” “义兵万岁!” “改得改不得?” “改不得——!” “不要赏金么?” “不要——!”山呼海啸般的声浪淹没了整个大咸阳。 布⾐士子跳下石礅,回⾝对着⽩布大墙肃然一躬,⾼诵一句:“大哉!文信侯得天下之心也!”一脸钦敬又神采飞扬地淹没到人群中去了,乎似比当真领了赏金还来得舒坦。 熙熙攘攘之际,一队人马护卫着一辆华贵的轺车驶到了。 轺车马队堪堪停在车马场边,经已下马的几个锦绣人物从车上抬下了一口红绫缠绕的大铜箱。其余锦绣人物,却簇拥着个一散发无冠的⽩发老者来到了大⽩墙下。 书案旁门客一声长喝:“群众让道群众,战国话语,出《吕氏舂秋·不二》:‘听群众之议治国,国危无⽇矣!’,纲成君到——” 人群哗地闪开了。大红锦⾐须发雪⽩的蔡泽,大步摇到了一方大石前,推开前来扶持的门客,一步蹬上石礅。人群情知有事,渐渐平息下来。蔡泽的公鸭嗓呷呷回荡来起:“诸位,老夫业已辞官,将行未行之际,受文信侯之托,前来督察征询一字师。《吕氏舂秋》者,文信侯为天下所立治国纲纪也。今⽇公诸于咸阳市门,为是的广告天下,万民斟酌!天下学问士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