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05章 (第2/3页)
自己的学生受到本校师生的夸奖,感到格外高兴。 “家兴阿哥,请坐”丽绢说道。 隔了两天,是中秋佳节。那天晚上,家兴吃罢晚饭问jiejie兰珍要了两只月饼,又来到隔壁丽绢家,轻轻地敲着灶披间的门。 丽绢的父亲,留给君兰的印象很深,很好。在日本侵略上海的“八、一三”战争未爆发之前,丽绢的爸爸有时从部队上回家,看望他meimei和女儿丽绢。他每次回来总会带给丽绢一些糖果、糕点,有时还有玩具,并总是会分一份给君兰。有时,还会把小君兰抱在自己大腿上,亲亲君兰的小脸,讲点外面的故事给君兰听。丽绢的爸爸在君兰的记忆中,是位相貌堂堂,高高个儿的男子汉,穿军装时端庄威武;穿便服时和褐可亲。 丽绢的爸爸叫徐世道,没有读完大学就去国民党的军队里当了兵。当兵后第二年回来结了婚,隔年生了丽绢,但她mama生下丽绢六个月,就抛下女儿、丈夫,跟一个广东富商跑掉了,至今音讯全无。 “丽绢从没体会到爸爸、mama的疼爱,是什么样的幸福滋味!”君兰又道出了丽绢苦难幼年的心声。 她姑母能再这样的把她带下去吗?姑母要是被工厂裁了怎么办?她要嫁了人又怎么办?自己这么个女孩子,就是再长大点,也只是个弱女子,又能怎么样?这两位哥哥又不是真的,只是嘴上说说的。他们的爸爸、mama,又不可能承认自己什么的。自己这样下去,倒还不如早点离开这人世为好!但是再想想,为什么要这样悲观,这么脆弱!人生还只是刚刚开始,应该拼搏!就这么认输,也太软弱了。这么多问号,去向谁请教?去向家兴、君兰谈,那只是些自己的同龄人,谈了又有什么用?还是放在自己的肚子里,让它慢慢的消化吧。 “是的,我mama跟人跑掉后,我爸爸在外面当兵照顾不了我,就把我交给他meimei,也就是我的姑母,一直将我抚养到现在。” “是的。”姑母目光离开了墙上的照片,转过脸来望着家兴、君兰,心情非常难受的样子,说:“前两天下午,我哥哥的一位同学从抗战前线带回来一个不幸的消息。” “说我哥哥上个月在战场上,大概已经出了事了。”姑母也放下了刚才君兰给她的那块月饼。她说话的语调慢吞吞地,有气无力。 “丽绢你怎么不吃月饼?”家兴把一块月饼舀在手中,正想吃时,见丽绢把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笑容忽然又收了起来,便好奇地问丽绢:“你好像有啥心事?” “谁呀?”里面有人问道。 “丽绢,我真对不起你,前些日子我还对你乱发火,我真不应该---” 这三个人现在虽说还是孩子,可已经慢慢懂事了,可如果说是大人,又还是小着呢。三个人是在赏月,但又都在想着各自的梦想,且不管是什么样的梦想,这仍是孩子年代的梦想,总还是甜mi的、幸福的。 最近丽绢读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名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诗句丽绢是越读越有滋味。但她再细细思量,问题就来了。她不必低头思念故乡,因为她的故乡就在脚下,而更加思念的是她的亲人,她的爸爸、mama。 可丽绢想的还要多,还要深。一直蹦蹦跳跳、天真烂漫、性情开朗、笑口常开的小丽绢,这段时间常常会目光呆滞、面无笑容、低头沉思、一语不发。她深知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其后果是多么严重和难以想象。没有上学之前,她对今后长大了做什么事,怎么走她的人生道路,根本没有去思考过。但是自从进入学校后,她开始有些懂事了,心情就渐渐地复杂了起来,开始思考起今后的人生会是怎样?她从家兴、君兰的mama、jiejie们平日的闲谈中,懂得了不少人情世故。特别是像她这样基本上无依无kao的女孩子,自己要是没有文化,没有求生本领,长大了那就别想在社会上站住脚,更别想有自己的幸福生活。于是,她曾暗暗下了决心,努力求学,因为这是她人生的唯一出路。所以她就“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抓紧点滴时间,认真刻苦,用功读书,并且凭着她的聪明和惊人的记忆力,考出了门门超、优的超常成绩。 “我,家兴。” “丽绢,是谁把你养这么大的?”家兴问。 “姑母,我两人同丽绢约好,按照老规矩,带几只月饼,一道来过八月半,共同赏月。”家兴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笑嘻嘻地说道。 “噢,家兴,请进来。”丽绢姑母开得门来,家兴抬步跨进了门。 “人家的孩子从小就有爸爸、mama的疼爱、关心。而我呢,有谁来问我冷暖、饥饱,夜里睡得好不好,吃饭香不香。我姑母虽然对我也很好,但是她也很苦,在纱厂里牛马似的拼命干活,挣钱养活我和她自己。---”丽绢说说就眼泪汪汪的说不下去了。 “你们怎么又带月过来。”姑母看看他俩放在桌上的月饼,好似有点不大好意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