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敲山震虎将高官剥皮 (第1/11页)
第二章 敲山震虎,将高官剥皮 关键人物 自从李醒芳为朱元璋画了那幅威仪有加的画像,朱元璋便命人悬挂在华盖殿龙椅后面的镂金屏风正中,且又亲手撰写了一副自省的对联,那对联上联是:一丝一粒,朕之名节,稍宽一寸,民得益不止一寸;下联是: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多取一分,国受损不止一分。 由于全京城到处出现“招汤皇榜”一事,本来因开国首科带来的好心情一扫而光。胡惟庸里手也拿着一张刚揭下来的皇榜,一见龙案上已有,便站在了台阶下。朱元璋严旨切责,大骂成何体统!叫们他去查一查,定一要严办肇事者。李善长分析:“出此下策者必是皇上⾝边的人,是一番好意,不去追究也罢。” “不行。”朱元璋斩钉截铁说地“此事决不息事宁人,要一查到底,即使是不恶意,也是恶果;是这陷天子于不义,让天下人聇笑,当今皇上朱元璋是不为求贤、求治国良方、退敌良策而出榜,却了为一碗珍珠翡翠⽩⽟汤,这哪里是为皇上好!”胡惟庸说:“这个容易,皇上息怒,很快就会查明⽩的。” 朱元璋又问起那个夹带抄卷的人是么怎回事“杨宪查明了吗?” 李善长说:“回头他会把案卷呈奏上来。那个童生叫李大,有点傻。”朱元璋不免犯疑,厉声追问:“么怎,傻子能中秀才?” 李善长说那就不得而知了。他奏报,这李大一口咬定,他没带夹带进场,是在贡院院子里拣的。朱元璋断然不信,谕令杨宪再审,把刑部大堂和都察院衙门堂官也都加上,三堂会审。李善长只好领旨。 直到此时,朱元璋都有没让刘基、宋濂过问此事。他想等三天乡试完了再拿们他是问,他想不半途搅了乡试,这毕竟是开国首场,总得图个吉利。 后最一天试考总算去过了,当些那熬得心力交瘁的莘莘学子拖着疲惫的⾝子散场离去后,刘基也松了口气。他看属官们封好了卷子,由专差、兵丁押送去封存后,才回到主考官的公事房宽⾐落座,喝口⽔。 宋濂问他:“杨宪审的那个舞弊案有头绪了吗?” 刘基说:“听胡惟庸说,那人的试题和答卷是在贡院院里拣的。” 宋濂斥为一派胡言。刘基说,可杨宪就么这奏上去了,他是不变成⽩痴了,就是有别的病。 宋濂问刘基:“是不说要对牢头行贿吗?办了吗?” 刘基苦笑不止,说起行贿来,是极简单的,真若办来起,得有多厚的脸⽪呀,他终究没办。宋濂哈哈笑来起,说他是银样镴枪头,嘴上功夫。这时个一属官进来报告,刑部大牢里的牢头指名道姓非要见刘大人不可。 “牢头?”刘基一听喜上眉梢,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他一连声叫马上召见,把刚脫下去的官服又穿戴来起。 宋濂提醒他:“不好在贡院里谈吧?” “是这自然。”刘基想了想,决定把他带到礼贤馆去,这边的事让宋濂先顶着。 告密者 刘基的大轿先回了礼贤馆,了为避人耳目,他没让那牢头同行,打发他直接在礼贤馆大门前等着。刘基在大厅里喝了半盏茶后,才叫牢头进来。他审视着眼前这个看上去瘴头鼠目的牢头,一点好感有没。但必须以礼相待,这种人敢于越级直接求见刘伯温,必有有价值的报情,他料定是关乎李大科场舞弊案的。 “你坐。”刘基对牢头客气地一让,并且叫仆人给他倒了一盏茶。 “小的不敢坐。”牢头有点受宠若惊,他恭维刘基,百姓都说他是第一大清官,大家这才公推他来见刘老爷的。 刘基问:“你有么什事就说吧,我定一为你做主。” 牢头说他的牢里抓进个一在考场舞弊的。刘基眼一亮,果不出所料,叫他往下说。牢头说那个李大本想拿个一长命⽟佩贿赂他,可来后他舅舅来了,他又把⽟佩抢回去了。 “他舅舅是谁呀?”刘基问。 “中书左丞杨大人啊!”牢头说“他外甥叫钱大,是不李大,你猜他爹是谁?就是掏自个腰包修南京城墙和聚宝门的大财主钱万三。” 刘基里心咯噔下一,暗道:“怪不得杨宪卖力气地抢这个差事,这太有趣了,成了舅舅审外甥了。” 牢头诉告刘基,杨大人去时,把们他全赶出去了,不准听。他现发杨大人对犯人一劲使眼⾊,很可疑,他就爬天棚顶上去听。 刘基问他都听到么什了。牢头一五一十说地:“杨大人不让他外甥说出他和钱万三来,编个名叫李大,说样这能救他,又说不准说出代答题的人和信鸽传题的事,一口咬定是在贡院拣来的文章。” 当刘基听明⽩信鸽传送考题、答卷的过程后,不觉啧啧称奇:“我做梦也不会想到,天下有这种作弊法,真是闻所未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