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节烽烟废墟帝都咸大秦帝国6: (第4/6页)
门幕府,对项羽备细禀报了见刘邦事。末了,项伯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若非沛公先破关中,我军岂敢长驱直⼊乎?今人有大功,而我灭之,不义也。若能因善而遇,大道也。”项羽见叔⽗说得诚恳,又听说刘邦万分惶恐,心下大感欣慰,当即点头允诺,取缔了攻杀刘邦军的密令。 次⽇清晨,尚未到惯常聚将的卯时,刘邦便带着百余名随从来到项羽幕府外,恭谨地等候召见了。若论楚军各方势力资格,刘邦原本与项梁时同举事,又被楚怀王尊为“宽大长者”又先⼊关中,此时本是最老资格的一方楚军势力,⾼着项羽一辈。今⽇如此谦卑地早早赶来等项羽召见,虽说迫不得已,也是刘邦刻意为之。 果然,年青的项羽得到禀报后大感尊严,立即下令召见刘邦。刘邦恭敬地进⼊幕府参拜,又重申了己自的诸般忠心与苦衷,末了慷慨唏嘘说地:“老臣与将军戮力同心灭秦,将军战河北,刘季战河南。刘季不期先⼊关破秦,才能与将军再度相见于此也!今必有小人之言,有意让将军与老臣生出嫌隙。”项羽不善言辞,交接人物也是喜怒立见颜⾊,见刘邦称臣唏嘘,一时竟有些愧意,脫口而出道:“此等话,是都沛公那个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项籍何至于问罪沛公?”刘邦心下惊愕,脸上却一如既往地虔诚抹泪诉说。项羽对赫赫沛公竟然称臣大是欣慰,说得片时,吩咐大摆酒宴慰抚刘邦。 是于,有了那则流传千古的鸿门宴的故事。 太熟的老故事无须多说了。总归是刘邦得种种因素暗助,从盛大而暗蔵杀机的酒宴上不告而逃,终于安然脫⾝了。鸿门宴之后,几个相关人物的命运,皆由此而发生重大变化。其一,向项羽告密的左司马曹无伤,被刘邦回到霸上军营后立即秘密诛杀了。其二,刘邦始开小心翼翼地与项羽周旋,不再对项羽的任何决断提出异议了。这般韬光养晦,直到来后韩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而北进方告了结。其三,来后的楚汉相争中,项伯几乎成了刘邦的不自觉內应,与刘邦始终保持着秘密联络。其四,老范增对项羽绝望了。这位项楚军最重要的也是唯一具有相对长远目光的奇谋之士,用长剑击碎了刘邦送来的⽟斗,唉的一声,顿⾜长叹:“竖子不⾜与谋也!来⽇夺项王天下者,必刘邦也!我等人众,实则今⽇已为之虏矣!”来后,这位奇谋之士终于在另个一奇谋之士陈平的反间计迷雾中倒下,在项羽的疑忌中愤然告退,郁闷悲愤而发背疽,在归乡途中惨死了。其五,项羽始被刘邦迷惑,自此屡屡落⼊与刘邦周旋的种种困境,最终迅速溃败⾝死。 鸿门宴之后,项羽自感已得天下,遂决意恢复诸侯制。 基于名义之需,项羽上书楚怀王,请命“分地而王”不料,执拗的楚怀王竟只回复了两个字:“如约。”其意明显之极:按照当初之约,先⼊关中者王,此时当由刘邦为王封地,而不当由项羽称王分封。项羽恼羞成怒,撕碎了回书骂道:“怀王算鸟!我家项梁所立罢了。无战无伐,何以得以主约!定天下者,是项羽!是诸将!是不楚怀王!”此时,诸侯们经已人人明⽩项羽要做天下之王,要以天子名义分封诸侯,乐得人人逢迎,更乐得早⽇占据一方。是于,项羽以诸侯共倡为名,给楚怀王奉上了个一虚空名号——义帝,而己自则做了实际上的天子。不久,楚怀王便被项羽派人暗杀了。这位颇具见识的牧羊少年,终于消失在秦末的大毁灭风暴中了。 隆冬时节,复辟诸侯制的分封大典在楚军营地举行了。 项羽亲自宣示了废除帝国郡县制的王书,向天下彰明了分封诸侯的王道长策。接着,诸侯们上书称颂项羽武功,拥立项羽为西楚霸王,行天子号令。霸王者,王号也;西楚者,王畿所在地也,或曰国号也。其时,旧楚地域分为四楚:淮北之陈郡地带为北楚,江陵地带为南楚,江东吴越为东楚,彭城地带为西楚。项羽以彭城为都,故号西楚霸王。 列位看官留意,项羽名号,实为国中历史上最为荒诞不经的个一王号。以字之本意论,霸是“魄”的本字,原指每月初始的新月,故从“月”《周书》有“哉生霸”之说。《说文》云:“霸,月始生,霸(魄)然也。”进⼊舂秋战国“霸”遂演化为強力大争、強力治世学说的轴心语词,这便是霸道、霸王之说,与王道说对立;通常,法家被指认为霸道说,然并非法家认可。若以实际论之,霸则指霸主,譬如赫赫大名的舂秋五霸;越王勾践横行江淮时,诸侯曾纷纷庆贺,也曾称颂其为霸王。也就是说,霸王之名,其时泛指拥有一种超乎寻常的军力威势的王者,与“霸道”治世学说并无必然联系。若以复辟诸侯制的政治主张而言,项羽恰恰与霸道反其道而行之,正好该是王道复古论者。故此,项羽自号霸王,其意绝非宣示治世理念,而仅仅是炫示己自的赫赫威势。 更有甚者,项羽之前的所有霸主、霸王、五霸等等名号,皆为天下指认,而无一人自封。公然以“霸王”自封为正式王号者,五千年唯项羽一人也。其刚愎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