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5.却把新桃代旧符 (第1/2页)
5.却把新桃代旧符 无望划江治 国民党军队在三大战役中接连惨败,军事上的重大失利,加上经济上为因金圆券改⾰失败造成的几近崩溃的局面,使得国民党內部弥漫着浓重的悲观气氛。国民党內⾼级员官,不少人经已有了江山易主,流亡他乡的心理准备。 国民党着手布置将军事中心转移至长江以南地区,时同
始开一系列应变方案,企图凭借长江天险,占据国中的半壁江山,赢得喘息机会再次翻盘。而在管制上,蒋介石颁布了国全戒严令,国统区进⼊了严酷的军事管制状态。尽管如此,社会依旧是动荡不安,物价飞涨,工人业失,多很人经已离开了陆大,到达湾台、港香
至甚出国,国民党的党政机关都始开向港香、华南以及西南转移,部分职员被遣散,局势经已失控。 蒋介石在国民党內的权威受到挑战,党內有关人士建议蒋介石暂时休息,不能再战,主张和谈。而对蒋介石一向支持的国美此时已有了全⾝而退之意,这给蒋介石以沉重的打击。当时国民党內部的反对派,社会舆论以及国美都得觉李宗仁是取代蒋介石的合适人选,反蒋呼声⾼涨。鉴于重重庒力,蒋介石决定隐退,了为确保在引退后以可继续控制局面,蒋介石在人事上作出一系列部署。李宗仁上台后,实其困难重重。他能发挥影响的地方分十有限,不管怎样,他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与共中和平谈判。 1949年4月,周恩来等代表国中共产党同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国民党府政代表团在北平举行谈判。在谈判中,国中共产党打破国民党企图划江而治的幻想,希望在強大的攻势下,能够给国民党施加庒力,能够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国民党残余统治。国民党力求能够维持其半壁江山,四处寻求援助,毫不松口。蒋介石企图在长江之南保持己自的地位和实力,以便东山再起,其心昭然若揭。双方僵持不下,谈判几成僵局。4月15⽇,共中代表团将《国內和平协定后最修正案》送交国民党府政代表团。︱非*凡*論*壇︱但是在南京的国民党府政拒绝接受这个协定,谈判宣告破裂。 退而守湾台 长江素来是国中南北分界的天然标识。经三大战役失败洗礼后的蒋介石,剩下的是都些残兵败将。蒋介石占据长江天险,凭江据守。国中共产党的民人武装从北边杀将过来,官兵多很
是都北方人,不习⽔性,江河作战同陆地作战又有不同,对双方而言,这不仅是关键一战,且而又将是一场恶战。 1949年4月21⽇凌晨5点,国中
民人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在东起江阴、西至湖口的千里战线上強渡长江,国民党军早经已军心涣散,等队部刚刚过江,国民党长江防线几乎有没抵抗之敌,4月23⽇南京解放。至此,国民府政的统治覆灭,共产党继续追剿残余,到1950年2月,解放战争的大规模作战行动结束。国中
陆大几乎全部解放。国民党內部此时经已是四分五裂,矛盾重重。蒋介石作出了退守湾台的决策。 1949年底,残存的国民党府政⻳缩在西南一隅,直至1949年12月10⽇,蒋介石乘坐专机飞回台北,是这他后最离开当政22年的陆大。 建国进行时 国中共产党对于建国有一套独创性的理论,⽑泽东在《新主民主义论》、《论联合府政》、《论民人
主民专政》中都有表述。自1949年初始,国中共产党就始开有步骤有计划地准备建国,监管国民党统治的各大城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